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纪检工作 > 正文
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物质利益观和利益机制问题
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物质利益观和利益机制问题

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物质利益观和利益机制问题

高巍翔

如何着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委会讲话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可谓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根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腐败行为源于腐败思想,腐败思想的本质是极端利已主义。利益是腐败行为的第一推动力,利己性是一切腐败现象的共同特性。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利益根源。因此,遏制和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在正确的物质利益观教育和利益机制上做文章。

  一、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原理告诉我们,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在于“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就成为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一个基本价值尺度或物质内容。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到党的作风建设上就是党和它的组成人员必须有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它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自她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确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必须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组织。党的全部政策和实践活动都必须以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产党员应有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关键是怎样看待物质利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承认并正视物质利益。刘少奇认为“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为人民牺牲自己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邓小平指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江泽民指出:“共产党人不是清教徒,也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党员和干部要开展工作,也需要赋予一定的职权。随着经济的发展,党员和干部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也应该逐步得到改善。这些在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是正当的。”

  二、非正确的物质利益观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作风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根源

  思想和行为的背后有物质利益的诱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过程,实质上就是体制大变动、经济大发展、利益大调整、社会大变化的过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上的,利益机制在人们行为导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受到利益机制的负面影响,不能摆正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私欲膨胀,没有把自己真正定位在一个共产党员的位置上,而是把自己摆到了芸芸众生的位置上,贪图功利、追求享受,以至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滋生蔓延于他们的整个身心。在他们的心目,原本崇高的东西成为卑下的玩物,原本科学的理想成为虚幻的泡影,原本善良的行为变成邪恶的行径,以至于堕落成为腐败分子。据统计,200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党员干部13万多人,其中涉及省部级干部12人。反观这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贪腐行为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在绝大多数贪腐官员的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共产党人应有的廉洁奉公、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光辉形象,有的是在金钱、美色面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在权力的使用上,他们不是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是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贪污腐化。所以,一切腐败行为都有物质动因。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案件居高不下,经济腐败远远多于政治腐败和社会腐败的一个重要思想原因。

  三、运用利益机制约束和激励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

  利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科学的、现实的方法是宜疏不宜堵,党员干部个人合理的利益诉求应该得到满足。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运用利益机制约束和激励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自觉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

  1.加强学习,改造主观世界,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从主观上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自觉性,明确自身在实践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因此,面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党员干部应自觉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和锻炼,正确处理好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公与私”、“苦与乐”、“利与义”的关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利益驱动力和共产党人特有的崇高理想的精神动力结合起来,在实践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整个民族、国家、社会精神品格的升华。

  2.加强理想、信仰的宣传教育,把物质利益观教育纳入党员干部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主”方针,营造廉洁的党风、奋发向上的学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并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党员干部尽管是先进分子,但也不例外。在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会产生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在党员干部教育中,不能完全听任各种价值观念自行生长、传播,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通过宣传教育,大力传播先进思想,营造文明健康、蓬勃向上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整个党员干部队伍中占据主导地位,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员和干部队伍思想中扎根、开花、结果。

  3.进行正确的权力观教育,超越个人利益的羁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江泽民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执政党的党员干部掌握着权力,掌握着利益分配。但权为谁用?情为谁系?利为谁谋?既是判断一个执政党进步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和干部先进性高低的根本标尺。党员干部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绝不以权谋私。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与民争利。只有做到这样,党员干部就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奖励、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自觉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既要靠教育、靠自律,更要靠制度约束和激励。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是保证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途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当既注重思想教育,更要注重完善制度和规范,把教育与制度规范结合起来,用制度和规范增强和约束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意识,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非正确的物质利益观,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将规范贯穿于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之中,把教育的成效落实到对规范的遵循和执行上,确保党员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切实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完善分配、奖励、激励制度,运用利益杠杆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自觉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四望亭路180号
电话:86-0514-87975466
邮箱:wlxy@yzu.edu.cn

Copyright © 2021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